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专业概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是为培养国家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而开设的专业,2019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为湖北省最早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现建有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人工智能教学体验中心,是咸宁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将掌握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熟练运用Python编程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平台部署及多终端应用集成,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智能解决方案设计及系统运维能力,聚焦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工业监测等领域的技术实践,同时强化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与持续学习能力,毕业生可胜任数据分析、智能设备运维及AI产品技术支持等岗位,服务数字经济与满足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
【专业特色】
本专业紧扣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与产业需求,以“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为基座,融合国际工程技术认证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大模型智能体,深度学习应用等真实项目实战,通过“双师型”团队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强化深度学习框架应用、智能系统部署及多终端集成能力。以产教深度融合驱动“一专多能”培养,将企业案例研发与区域数字化服务(如智能质检、农业物联网)融入教学,培养兼具算法开发、数据工程与行业落地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精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双核驱动的技能骨干。
【主干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机视觉基础,机器学习与模型训练,数据标注,数据挖掘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框架开发实战,AI综合应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部署与运维等。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本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在校期间学生通过学习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人工智能职业能力等级评价证书(中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人工智能前端设备应用(中级)证书等。
【师资队伍】
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企业开发经验的专兼职双师双能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占教师总数50%,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通过与华为、讯飞星火等知名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一线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承担专业实践项目的教学和指导工作。
占辉
占辉,籍贯湖北黄冈,硕士学历,讲师。202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主讲《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标注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
获得2021QUALCOMM 高通XR创新应用挑战赛银奖,第四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华为VR应用开发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虚拟现实创新设计竞赛国赛三等奖、咸宁职院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项及2024年国青杯艺术设计作品展评奖项多项。
杨佳欣
中共党员,硕士学历,讲师。2021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发表中文心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讲《计算机视觉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
储宇
中共党员,硕士学历,讲师。202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研究方向为时间序列预测。发表一篇人工智能相关CCFC会论文,具备两年企业工作开发经验。主讲《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挖掘》《数据标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门专业课,指导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省选拔赛第五名。
黄茜子
中共党员,硕士学历,讲师。202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研究方向为强化学习。主讲《深度学习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2024年第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获Offce高级应用赛(Excel科目)全国决赛高职组一等奖。
【实训条件】
现建有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包含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实训室、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实训室、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训室、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实训室、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实训基地。
【就业前景】
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具体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图像处理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产品测试运维工程师、数据采集工程师、数据分析处理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开发(Python)工程师等。